2021-04-07 | 作者:CSRone 王詠葎

【第七屆發表會系列報導一】永續品牌信任建立,ESG透明揭露成投資主流

近年來以ESG為主的投資概念逐漸興起,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,尤其在新冠肺炎(Covid-19)發生後,全球許多資金都紛紛轉向永續領域。另一方面,隨著千禧世代進入投資市場,更關注公司治理、社會責任與綠色供應鏈等永續議題;也因此無論在產業方、投資方、教育方與媒體方,都積極展開ESG布局。

國內領導品牌CSRone永續智庫年度盛會 2021第七屆臺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」於326日盛大召開。上午第一場論壇由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李宜樺總經理擔任主持人,並邀請到Greater China Head of ESG Data Specialist at BloombergBryan Ng、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、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,與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等四位與談嘉賓。

彭博Bryan Ng:投資界看好亞太地區低碳經濟發展 

首先彭博社Bryan Ng透過視訊發表短講表示,無論從政府、企業與投資等三個角度的觀察,彭博社十分看好亞太區域的低碳經濟發展。而彭博長期關注永續投資及ESG相關議題,早在2012年與MSCI推出新興亞洲ESG指數套裝外,更在今年推動ESG投資,期望建立永續投資生態圈。

(Bryan Ng: 看好亞太區域低碳經濟發展。 圖片來源/Bryan Ng提供)

Bryan Ng指出,對ESG的重視已是世界潮流。僅在2020年,全球就有724間企業承諾支持TCFD,相比起去年增加了93%。至於在科學減碳方面,全球在2020年共有625間企業承諾或積極訂下減碳目標。

除了世界潮流外,政府亦扮演關鍵推動ESG的角色。亞太各地區各國政府也跟隨世界潮流,對TCFD與科學減碳有積極作為。在臺灣,金管會推動一系列政策,如要求企業應揭露財務風險資訊(TCFD)。在日本,除了碳中和目標外,也積極建立乾淨能源的替代方案;更有越來越多企業自主加入RE100的行列。韓國則訂定將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,而大型企業也著手研發電動車及各樣替代能源。中國則是目標在206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,因此積極推動新能源政策,如新能源汽車的計畫。

Bryan Ng指出,以國家為力量來推動減碳與新能源的政策,指引著資本市場的金流。針對監管方面,中國證券投資協會發行了「綠色投資」指引,來要求資金管理人建立評估環境風險的機制,以及改善資訊揭露的系統。新加坡政府將環境風險評估為必要項目。

不過,雖然亞洲各國政府紛紛建立監管制度,但企業在揭露上仍有進步空間。在整體亞太市場中,具有第三方機構認證環境數據的公司,比例仍有不到50%,落後歐美地區。主因可能是為清楚界定範疇邊線。然而Bryan Ng強調,一旦資訊有大幅度錯誤或偏差,很有可能導致ESG失去參考價值與意義。

另一方面,資本市場的力量也大幅影響投資工具與商品。例如彭博終端Bloomberg Terminal)近幾年也推出各樣數據服務,包含如何為ESG評分,碳估算、與法規分析工具等。在亞太整體績效方面,有越來越多社會型與永續型債券出現,表現亦不俗,2020年香港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20億美元,而中國推動環保型ETF,也有顯著性的成長。另在投資方向也有大幅度的改變,如全球最大的退休基金,日本政府國民退休基金 (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, GPIF,在2017年宣布,要提高股票投資組合的永續投資比例從3%增至10%

雖然目前亞洲只有4%的指數股票型基金以ESG為訴求,比例仍然落後於歐美甚多。不過,隨著需求不斷增長,未來以「碳交易」、「低碳經濟」、「ESG」為概念的資產商品,及亞洲ESG指數股票型基金等,將會是資本流動的新標的。

政大王儷玲:金融科技驅動普惠金融,可解決社會問題

(政大金融研究中心王儷玲:金融科技可推動普惠金融。 圖片來源/CSRone)

王儷玲目前為政治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暨前任金管會副主委。論壇當天,她從全球永續投資趨勢與疫情的影響切入,說明金融科技如何實踐普惠金融,解決臺灣現有的社會問題。最後,展望臺灣學界對永續知識的渴望,並看好科技金融推動ESG發展。

王儷玲指出,根據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(MSCI)與彭博(Bloomberg 研究顯示2020ESG全球股票指數成長率為280.3%,遠高於傳統型股票指數成長率230.2%,顯示全球投資市場對於ESG的投資逐漸開始重視。而在ESG債券方面,發行量也逐漸上新高,瑞銀統計,全球在2020ESG債券發行規模總金額超過4000億美元;綠色債券市場規模超過1兆美元。

疫情的發生也推動企業實踐ESG,背後主因一方面來自於投資人的認同ESG對於企業績效有卓越幫助;另一方面也來自企業方體認到ESG的確有助於企業長遠經營,同時兼顧社會與環境發展。

王儷玲強調,導入金融科技是驅動ESG發展的關鍵作用力。金融機制導入科技,可以有效實踐普惠金融,跳脫現有模式;並協助中小企業的融資紓困與供應鏈管理等問題。另一方面,金融科技的推動也能有效地解決臺灣重大的社會問題,包括:中高齡者的退休金投資避險、提供市場更多投資工具、加速落實弱勢族群金融需求,與推動臺灣新創及綠色能源產業等。

她並舉例說明,英國利用金融科技、實現普惠金融的機制,比台灣早很多。此次疫情期間,英國透過開放銀行(Open Banking)形式,串聯多間金融機構提供跨機構借貸與債務的整合服務,讓中小企業得以適時紓困。另外一個例子是香港的新創公司ESG Maker (益思智) ,該公司致力於研發綠色數據平台,協助客戶建立對應氣候及社會變化的靈活韌性方案。這些新創或已成熟企業透過金融科技,在倡議綠色金融的此刻,提供各樣ESG解決方案。

她在政大授課期間亦觀察到,目前商學院也有越來越多學生以及老師關注社會企業責任。針對「企業永續」、「企業倫理」為主題開設的選修課程也越來越多,顯示出學院對於永續的關注。這也是未來臺灣永續發展的一大契機,有望吸引更多綠領人才的投入。

最後,王儷玲強調,ESG投資已然是世界潮流。而透過金融科技除了能夠有效地協助企業導入ESG,實現普惠金融;並且能夠對於臺灣新創、能源及其他低碳產業發展,提供一大助力。

 證交所簡立忠:政府積極推動ESG規範,打造健康投資環境 

(簡立忠: 證交所積極建立ESG生態體系,強化臺灣資本市場在國際競爭力。 圖片來源/CSRone)

臺灣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,以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,說明證交所推動「公司治理」的進程以及臺灣企業永續發展的前景。

簡立忠指出,根據晨星(MorningStar)《全球永續資金流向報告》指出,2020年全球流入永續投資市場共有347.3百億美元,相比於2019年的142.9百億美元,幾乎提升近兩倍。晨星臺灣統計,僅2020年流入永續投資的資金即高達新台幣2,045億元。

而臺灣永續投資規模亦大幅增長,目前有「富邦公司治理100 ETF」、「元大臺灣ESG永續ETF」與「國泰永續高股息ETF」三檔ETF,從該ETF發行年到2020年底,投資金額皆以倍數成長。另一方面,也有越來越多永續指數上市,如2017年發布的臺灣永續指數 (FTSE4Good TIP Taiwan ESG Index,正是針對市場對永續及ESG產品需求日益增加,而做的設計。

而為了因應越來越龐大的市場需求,早在2002年證交所就已經推動「公司治理實務守則」,規範申請上市公司必須設立獨立董事。在2013年成立公司治理中心,並在2021年推動「公司治理3.0 – 永續發展藍圖」,建立ESG生態體系,並強化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。近年來,臺灣監管機構的政策的推動、企業的自主落實永續策略,也讓臺灣在2020年亞洲公司治理協會(ACGA)評比排名中,獲得第四名的佳績。

此外,我國監管機構於2016 6 月發佈 「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」,並於2020年重點修正,要求機構投資人在評估與決策流程中,宜納入ESG議題及考量被投資公司ESG風險與機會。目前完成該項守則簽署的機構數量,已經從38家(2017年)提高到152家(20212月)

簡立忠表示,證交所的「公司治理3.0 – 永續發展藍圖」,包含三大目標:「提高資訊透明度」、「引導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」與「深化永續治理文化」。並在此藍圖擘劃下,制定一系列永續政策。包括: 持續推動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」(TCFD)、「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」(SASB)永續資訊揭露規範。強制規範2023年上市櫃公司需編纂永續報告書。以及,籌組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諮詢委員會,每年辦理較佳實務遵循名單評比。證交所同時以身作則,在20206月首度發布自身的「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」

未來,證交所也將持續與學界、產業界合作,研擬永續管理政策,包括: 發展綠色債券、綠色股票指數、碳權 碳排放交易、綠色保險等產品。證交所期待透過公司治理與機構投資人盡責治理等規範,強力驅動資本市場,提供投資人與上市櫃企業更健全的投資環境。

元大劉宗聖:臺灣導入ESG面臨6大關鍵挑戰

劉宗聖:6大導入關鍵,是機會更是挑戰。 圖片來源/CSRone)

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說明,資產管理業導入ESG新生態系統時所牽涉的6個階段,同時在導入ESG時資產管理業也將面臨6大挑戰,需要公私部門合力解決。

(資產管理業導入ESG生態系統流程/圖片來源:元大投信)

劉宗聖表示,在進入疫情時代後,資產管理業或企業導入ESG已不是「附加」的行動,而成為「必要策略」。針對資產管理業導入ESG生態系統流程,劉宗聖提出6項步驟: Principle (導入準則)People (建立團隊)Process (落實規範)Platform (參閱平台)Performance (優化績效)Practice (完成系統)

至於導入的流程中,也會遇到不同的挑戰。對此刻台灣而言,挑戰包括下列6項。

第一大挑戰:ESG文化對嬰兒潮世代的衝擊

「建立團隊」是企業落實永續整體系統的最大關鍵,也是最大的挑戰。目前多數基金經理人或者是企業營運者屬於戰後嬰兒潮,對ESG概念仍然相對不清楚;或者是已理解ESG但卻不願導入,因此在現有業務上執行ESG有一定難度。也可能是面對ESG的文化衝擊,這些在嬰兒潮出生的基金經理人在操作基金或是自身投資上,仍然堅持傳統所謂「巴菲特路線」。

劉宗聖指出,千禧世代對於ESG的關注,將會隨著慢慢進入職場,成為中高階主管後,而在整個投資生態中,產生徹底的改變。因此,未來千禧年世代的投資策略會更側重所謂的「永續面投資」,關注企業是否真的將ESG植入到經營DNA中。

第二大挑戰:臺灣的SE尚待推動與改進

劉宗聖指出,臺灣企業整體ESG績效而言,以往只關注於「公司治理」較多,因此企業在G (治理的績效,顯著反應在股價上。而在E (環境)S(社會)作為的績效,相對並不明顯。這種只對「公司治理」的關注,也讓臺灣在環境面向的治理落後世界許多。未來有可能因為對於環境議題,如能源效率、新能源發展等關注的落後,而錯失許多機會。

第三大挑戰:臺灣缺乏碳權、新能源相關整合交易的平台

目前世界積極以「淨零碳排」 (Net-zero)為概念,積極佈局各類金融商品,例如碳權期貨、碳交易ETF。然而,臺灣目前尚未有完整的交易機制,因此可以想見,未來臺灣將會因為缺乏完整碳權交易機制,在國際金融交易或是打入國際供應鏈時,具有一定的難度,或是增加更高的交易成本。

劉宗聖指出,碳權交易在國際市場已經非常普及。2020年全球碳市場的規模已高達2,229億歐元,並且是連續四年成長,其中歐洲的Europea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(EUETS) 更佔全球90%。另外,主流碳權期貨商品歐洲ICE碳權期貨,日均成交量成長至23萬口,未平倉量更達48萬餘口,市值規模高達160億歐元。目前碳交易已逐年成長,一旦碳權期貨、各樣避險商品等的上中下游機制建置完成後,將改變ESG的地貌及天際線,台灣企業應當積極行動。

第四大挑戰:臺灣缺乏ESG資料系統

企業導入ESG除了必須要有相對應的人才外,建置ESG資料系統也不可或缺,而這也是目前台灣所缺乏的。儘管前期有「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.0」政策支持,以資金協助企業導入ESG,但卻缺乏在不同資產類別中適用的ESG資料庫系統。企業既缺乏資訊,也缺乏與之適合的在地化實踐方式和投資參考資料,這些也都是臺灣將會面臨的甚大挑戰。這方面還有賴臺灣公私部門齊力合作,完成建置。而企業自身也需審慎評估參考第三方ESG資料庫,建立評估平台與資料系統。

第五大挑戰:臺灣尚未建置ESG績效校準或認證規範

劉宗聖指出,各家投資機構在ESG評判的數據上,缺乏統一標準及檢核工具。目前臺灣地區投資公司在篩選ESG的績效,都是透過被投資公司自行提出的標準作為依據。因此也難以認證被投資企業的執行狀況,是否真的如此「ESG」,或只是漂綠。而對資產管理與投資業來說,若缺乏完整ESG企業篩選機制,所推出的ESG相關金融產品出現,也未必會有預期表現,對於ESG股價的績效只是「垃圾進,垃圾出」(Garbage in, garbage out)

第六大挑戰:「影響力投資」尚待大力推展

劉宗聖指出,所謂的「影響力投資」是指透過金融投資的力量,推動企業承諾永續發展。目前臺灣的「影響力投資」尚未成為企業改變的動力,很難在投資議和時,發揮投資的力量,來影響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承諾與改善。

2020年,貝萊德 (BlackRock)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曾經在致企業CEO的一封信中重申,「氣候風險就是投資風險」。貝萊德也將放棄如投資火力發電用燃煤的生產商,並推出經篩選過的化石燃料相關投資產品,而這封信也成功引發企業們對永續的重視。只不過在臺灣目前尚缺乏此力量,推動企業前進。以臺灣永續模範生台積電為例,台積電起初是因應國際供應鏈的要求而走上永續,此刻台積電卻也成為領頭羊,不斷發揮其影響力推動供應鏈、投資人朝向永續。劉宗聖並期待,未來臺灣投資金融業也能發揮影響力,帶領企業走向永續,在國際間更有競爭力。

 

核稿:Amy Lin

 

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《CSRone電子報》,建立個人永續書單、獲取更多永續新知!

 

參考資料:

Global Sustainable Fund Flows: Q4 2020 in Review
策略經營/彭博亞太區指數主管莊戟 催動ESG投資 建生態系
Hong Kong sets new climate disclosure rules, aligns with global standard
Taiwan leading the way in ESG disclosure
仿效RE100 日本自推「RE Action」 中小企業、機關學校也要100%綠能
投資革命新時代已然來臨!ESG絕對優先!
習近平:2060年實現碳中和
生態金融圈實踐普惠金融 學者:仍有兩大問題待解
《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》
碳 ETF 破空前高!減排風歐碳權看漲,原油大佬也做多

圖片來源:CSRone


延伸閱讀:
【第七屆發表會系列報導二】新常態,數據應用與數位創新的韌性
【第七屆發表會系列報導三】未來商業競爭力,氣候風險因應

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