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8-03 | 作者:McKinsey & C40/編譯: CSRone Amy Lin

麥肯錫:90%城市面臨氣候高風險!超前部署4策略

全球顧問諮詢公司麥肯錫永續平台(McKinsey Sustainability)與國際NPO組織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ities於7月20日發布一份最新報告《Focused adaptation》,列舉出打造城市適應氣候變遷有效策略。

前提一、全球城市90%位於沿海高風險區,災損加倍

該報告指出,城市始終是氣候風險的最前線。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, 2050 年這項數字將會升高到 68%。另一方面,現有超過 90% 的城市位於沿海地區,到 2050 年恐超過 8 億城市居民,可能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沿海氾濫與風暴激浪(又稱暴潮)的衝擊。更嚴重的是,今日約2億人正遭受到長期極端氣溫的肆虐,然而到了2050年則將高達 16 億人受到影響,其中更有6.5 億人口面臨嚴重缺水危機。

歷史的演進與科技的發展,讓各國都市、城市通常位於具特殊氣候的地方:海岸線、洪氾區、島嶼。而現代城市的基礎設施與營運系統,緊密地連結的特性,使得一旦災害發生,部分環節受到破壞之時,就會連帶影響到其他環節,甚至導致損害加倍。例如:洪水淹沒道路並阻斷公共交通,導致救災困難;風暴和極端高溫導致停電,癱瘓家庭、醫院、工業,導致無法援救或維生。

前提二、2050年城市酷熱侵襲,將升高攝氏1.5度至5度

研究團隊根據蒐集到的資料推測,氣候變遷會對自然災害所發生頻率與強度,造成直接性影響。其中包括,一旦溫度上升至攝氏1.5度到5度之間,內陸地區淹水的機率將提升4倍;海水氾濫和風暴激浪(又稱暴潮)高度上升12到60英寸;2025年將有66%全球人口處於水資源匱乏窘境,而野火發生機率升高至2倍到6倍。

(2050年全球城市將面臨更嚴酷的極端氣候考驗/圖片來源:
麥肯錫。)

報告指出,城市發展是一個十分複雜的議題,其經歷各種不同的自然特徵、經濟資源、社會條件、制度和建築環境的演進過程積累而成。城市也有各自有不同的氣候風險,以及不同程度的脆弱性。建立城市氣候韌性必須考慮到土壤條件、地形、海拔、電力設施、建築物年齡等因素。現下當務之急就是「減災」(mitigation)和「適應」(adaptation) ,且應立即展開行動。

焦點一、 建立城市氣候韌性4項行動策略

報告首先指出,成功的「城市氣候適應計畫」(city-adaption plans)必須涵蓋2種行動策略。第一種是可強化城市氣候韌性的4項基礎行動策略,第二種則是針對特定具體氣候事件的行動策略。

其中,4項增加城市系統氣候韌性的策略,包括:

  1. 增進氣候「風險覺察力」(Increasing awareness)
  2. 學習與「氣候風險」共處 (Incorporating risk)
  3. 優化氣候事件的回應行動 (Optimizing response)
  4. 投入財務資源(Enhancing financing programs)

至於,5項特定的自然災害風險,包括:

  1. 極端酷熱
  2. 內陸氾濫淹水
  3. 海岸氾災和風暴激浪(又稱暴潮)
  4. 乾旱
  5. 野火


(城市適應計畫應針對5項特定氣候風險,完成4項系統性策略規劃與執行/  圖片來源:麥肯錫

焦點二、執行城市氣候適應策略4項步驟

研究團隊同時透過檢視各城市的作為,從財務能力、組織動員力、和建設環境的能力,歸納出城市可採取的具體4項步驟:

  1. 氣候危機評估:包括災損地圖、衝擊評估、空間分析
  2. 將「氣候風險」納入「城市規劃」中
  3. 建立早期預警系統和執行步驟
  4. 制定氣候災害保險條款,並確立一致性的執行方式

相同地,針對城市最主要的5項特定氣候風險,該報告也明列出具體行動:

  1.  酷熱 : 街道植樹、建築表面降溫
  2.  都會區氾濫淹水 : 河道集水管理、城市自然排水
  3. 海岸氾災和風暴激浪(又稱暴潮) : 自然植栽圍堵、沿海人工圍堵、抗災建築
  4. 乾旱 : 倡導節約用水、提升用水效率
  5. 野火 : 土地規劃開發、林業保育

焦點三、以自然為基礎、重視投資項目、追求社會公平

研究團隊在結論中特別強調,研究過程中始終反覆出現在討論桌上重要議題還有3個。第一、「自然基礎解決方案」(nature-based solutions)。例如:街道旁植樹、河流集水區管理和可持續的城市排水解決方案,這些是最具吸引力的行動方案,因為它們兼具「降低風險的影響」和「可行性」的雙重優點。「自然基礎解決方案」除了能配合提升都市氣候韌性之外,更可帶來脫碳、經濟增長和健康等好處。

第二,對於那些能夠提高系統性復原能力的項目,城市應加強給予投資。系統復原力包括提高對自然氣候風險的認識,將風險意識和準備工作納入城市規劃的流程,並優化緊急回報與應變系統,加強金融和保險計劃等。

第三,城市氣候風險應該追求社會公平。弱勢群體、兒童、老人、低收入社區、少數族群、殘疾人和婦女,他們可能面臨更巨大的氣候衝擊與損害。例如:都市人口快速增加,他們卻居住在非正規空間,或是居住於洪水氾濫和極端高溫的區域,同時缺乏緊急應變能力與防災資源。

各地城市面臨相異的氣候風險和不同程度的脆弱性。為了妥善克服這種複雜性問題,建議各城市專注於發揮其擁有的優勢,並採取行動(例如:自然資源、地理特徵、資產、管轄控制等),且設法降低風險、提高回收報酬率。

 

核稿:倪上筑

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《CSRone電子報》,建立個人永續書單、獲取更多永續新知

資料來源:How cities can adapt to climate change
圖片來源:Someus Christopher


延伸閱讀:
起步跑!5項方針7國15城市加速減碳
全球百大環境風險城市 亞洲包辦99個

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