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11-19 | 作者:CSRone 繆葶

台灣首屆影響力投資論壇 帶你落實永續投資最後一塊拼圖

(左起: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理事長張大為,願景工程董事長陳冲,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,中信金控投資長謝載祥/圖片來源: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)

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主辦之「2021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(TIIF)」於11月17日登場。本次論壇邀集產官學界共同參與,從多元視角切入,自SDGs永續發展目標綜觀國內外影響力投資趨勢,介紹影響力投資落實方式,以及如何評估影響力投資,著眼於建構完整影響力投資生態體系。

面對SDGs目標年限2030年逐步逼近,「全球氣候變遷,是你我都不可置外的責任」,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理事長張大為表示,現今社會遭遇新冠疫情,促使環境、經濟,人與人、國與國間的關係都產生改變,張大為以影響力投資概念,邀請所有利害關係人「不再坐而言,更是一起起而行」。

以資本共創永續 實踐影響力生態系

根據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(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, GIIN)定義,影響力投資即為有意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的、可衡量的影響力,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。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以「用一塊錢創造大於一塊的效益」形容,透過將外部成本貨幣化,做出對環境社會有益的投資;並提及行政院的社會創新、綠色金融等政策,即是期待創造生態系間的合作。

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則指出,影響力投資是政策規劃及施行的最終目標,現階段除有「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.0」、「公司治理3.0-永續發展藍圖」等規範,張振山也透露,金管會即將發布強制上市櫃公司於年報中揭露ESG資訊的相關規範,公司需要提供量化數據,避免漂綠之外,同時提供投資人更透明的資訊。

放眼國際 影響力投資重視標準化及透明度

(2021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「如何引領市場資本、共創SDGs永續價值?」講題,由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執行長吳道揆(左一)主持,並邀請GIIN 資深主管Sean Gilbert、福特基金會資深經理Margot Brandenburg線上參與,另有KPMG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亞太區負責人黃正忠(右一)與中信金控投資長謝載(右二)祥共同與談/圖片來源: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)

影響力投資的三大核心──意圖(intention)、投資回報期待(investment with return expectation)以及影響力管理(manage in impact)。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(GIIN)總監Sean Gilbert在論壇上分享到,影響力投資橫跨投資光譜,以能源產業、金融服務以及林業為前三;而若以SDGs永續發展目標視之,SDGs第8點「合適的工作及經濟發展」為影響力投資項目之首(71%),次為「終結貧窮(62%)」及「健康與福祉(59%)」。Sean也提到企業應該釐清其核心優勢,從不同的策略及產品,參與、支持影響力投資,進而得出更明確的影響力投資目標。

全球影響力投資執委會(Global Steering Group for Impact Investment,GSG)執行長Cliff Prior,則是強調影響力投資中流動資本(mobile capital)的透明度。2021年G7峰會中特別成立的影響力工作小組(Impact Task),身任此小組秘書長,Cliff提及著眼有二:

  1. 影響力投資的標準化及透明度,以降低漂綠(greenwash)及投資人不信任。
  2. 影響力投資金融工具及政策,以擴大影響力投資規模。

而國際框架日益明確且完整,也是影響力投資未來的趨勢。福特基金會(Ford Foundation)資深經理Margot Brandenburg提及,在ESG概念崛起之下,規範與法規將作為影響力投資的驅力,像是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(IFRS)、歐盟永續金融揭露規範(SFDR)等框架,將給予影響力投資明確規範與計量基準,也讓投資人得以更清楚瞭解影響力投資的範疇,進而促使企業投入。

落實在地 看見台灣影響力投資潛力

影響力投資落地,有許多種實踐方式,永續發展債券(Sustainable Bond)即為其中一種。根據證券櫃檯買賣中心(下稱櫃買中心)定義,永續發展債券含括綠色債券、可持續發展債券及社會責任債券,來自各發行產業,目的為回應各項SDGs──金融業發行主要營運目的為提供綠色投資及脫貧救助,製造業則是關注材料回收、再利用──讓企業透過融資強化自身永續發展。

台灣在永續發展債券金額已突破100億美元,然放眼亞洲,相較南韓的346億美元仍有一段差距。台灣人壽金融投資處總處長謝壯堃分享,南韓為全球第二大碳權交易市場,加上政府力推ESG政策,國營事業發行永續發展債券金額超過50億,成為發行永續發展債券最多的單一國家。而著眼其與台灣經濟結構相差不多,台灣在永續發展債券上或可借鏡南韓。

除了綠色債券外,藍色債券(Blue Bond)也是所謂的海洋債券,對於作為海島國家的台灣而言,或許也是未來發展方向,包含像是投資使用再生能源的船隻、清潔海底汙染等等相關目標,以回應SDGs 14「海洋生態」。

不過在台灣要發行永續發展債券,相關門檻其實不低。遠東新世紀財務長王健誠分享其經驗,在2018年發行綠色債券時,與櫃買中心多次來回後,他歸納永續發展債券三要素:企業的綠色計畫、第三方認證以及專款專用。對於企業而言,發行永續發展債券除了增加融資管道、利率低且固定之外,其實更有利於企業形象,像是道瓊永續指數(DJSI),使得企業得以跟上國際趨勢並且永續經營。

回到在台灣影響力投資發展,活水影響力投資共同創辦人陳一強點出,如何擴增影響力投資生態圈為目前方向,在尚未成為主流之前,可以由政府強化建立信任機制、導引民間資金,並且發揮槓桿作用,包含強化信保以及以國家之力成立影響力投資基金等,提供投資誘因,建立更多元化的影響力投資模式。論壇中也帶出影響力投資基金以及影響力衡量/評鑑的工具及議題。

「如果你不是解方的一部分,那你就是問題的一部分」(If you're not part of the solution, you're part of the problem)。在後COP26氣候峰會時代,隨著歐美政策法規急速改變,台灣的永續投資除了追求減少損害,或強調透明、友善、公平的「ESG投資」外,更必須更積極尋找能提供解方的「影響力投資」,完成永續投資的最後一塊拼圖。

 

核稿:王詠葎

 

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《CSRone電子報》,建立個人永續書單、獲取更多永續新知!

 

資料來源:2021 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、CSRone採訪整理
圖片來源:2021 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


延伸閱讀:
【投書觀點】大步邁進的全球影響力投資 – GIIN 2020年度調查
臺灣永續投資資產總額達新台幣13兆8千億元

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