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1-25 | 作者:edie / 編譯:CSRone Amy Lin

面對疫後時代,企業領導人6項永續概念清單

英國永續專業網站edie日前正在推動系列倡議活動Better Business,希望能從改變CEO或董事會高端觀念入手,賦予企業永續發展更具結構的正面影響力,系列議題包含:「商業模式、系統性改變、永續成長」、「雄心、行動、倡導」、「議合、交流啟發、合作」等。第一場圓桌會議共邀請15家英國企業領袖,針對「企業宗旨、文化、影響」(purpose, culture, impact)核心議題進行90分鐘討論,並整理出疫後企業領導人應具備6項永續概念清單。

概念一、以合作開創市場效益

過去2年之間,「企業宗旨」(Purpose) 與「永續性」(Sustainability)比以往任何時刻都來得更重要。在疫情期間,那些曾經幫助過員工、社群、社區的宗旨導向(purpose-led)型企業,都獲得消費者、投資者更多的支持與肯定,而這正彰顯出「企業宗旨」的重要性。早在2020年,英國劍橋大學永續領導力研究所(Cambridge 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, CISL)就曾經發布《企業實踐永續宗旨10項要點》,說明企業宗旨的重要性。而包括達能、歐萊雅、飛利浦在內的10餘家跨國企業CEO也於2020年8月簽署共同信函,說明在新冠肺炎之後,以「企業宗旨」(purpose-led) 為導向經濟趨勢正快速形成。

出席者一致認為,一個強有力且明確的企業「宗旨」(意即「企業為何而存在?」) 如今已成為「共同創作的證章」(license for co-creating),鼓勵組織跨企業、產業,進行長期合作,而非短期競爭。今日「多層掠奪」(mutual robbery)的經濟剝削概念已經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兼顧利潤成長,以及分享最佳永續案例實踐,來發揮社會正向影響力。

概念二、環境與人類為首要考量

英國政府所轄英國國家科學院(British Academy)於2021年針對「企業的未來計劃發表總結報告。根據這份調查511位企業高管的問卷報告,有2/3的私人企業正積極使組織更「宗旨導向」;另有43% 的受訪者同意,企業存在的理由之一,便是為全球迫切的環境和社會問題尋求解方,並從中規模化利潤,更不應該因營利而傷害人類和環境。

出席者也提及,企業經常在「環境」(Planet)和「利潤」(Profit)間尋求平衡,但是別忘記還有「人類」(People)和「宗旨」(Purpose)兩大要素須納入考量。同時已經有部分企業,居於獨特的「顛覆者」位置,其新的營運模式已經成功「製造干擾」,強迫價值鏈和產業,脫離日常營業模式進行結構性改革。

此外,出席者亦認同,在全球疫情未減緩、供應斷鏈下,經濟低迷、國際政治干擾等因素,造成市場仍舊混沌不明。然而,無論外在環境條件如何改變,企業卻仍能夠用「永續性」來定義自己,讓「地球環境」和「社會人類」雙重受益。席間出席者還熱烈討論一個新名詞「宗旨域」(purpose domains),指的就是企業結合利害關係人和員工期待,創造出新的市場價值。甚至有人主張,倡議「永續」(sustainability)似仍有偏窄的「解決地球環境問題」意涵,若倡議「宗旨」(purpose)就能夠彰顯「企業價值」的高度

概念三、將永續性融入董事會

2021年5月,英國非營利倡議機構Purposeful Company宣布,包括普華永道、安永、聯合利華等超過14家企業承諾,董事會將會優先納入永續性議程,同時督促企業朝「宗旨導向」邁進。

簽署這項宣言的公司,必須讓關鍵利害關係人,包括員工和社區成員,對「企業宗旨」擁有更多的表達管道,並讓利害關係人得以針對過往企業負面廣告宣傳,表達出不滿。而這些蒐集結果必須呈報董事會,同時與高管的薪酬制度和社會環境目標等做連結。簽署這項宣言的企業,也同時允諾脫離那些偏離環境社會正面效應的商業團體,並提供員工和供應商更佳福祉。

出席者同時表示,永續與宗旨不能只是存在於董事會的討論,「在未來更透明的世界裡,企業必須更加真誠」。企業在ESG(環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)策略中,必須優先啟動「治理」領域,以確保整體朝向明確的「宗旨」前進,並放下「短期思維」關注「長期回報」。

概念四、花時間做自我省視

出席論壇的企業領袖,除了討論企業如何定義和執行「企業宗旨」之外,也關注企業董事與高管的組織結構尚未反應社會需求的偏頗。包括企業內擔任高管職務的「非執行董事」(non-executive directors),近年來平均年齡微幅提高到60歲。以及依據英國智庫Spencer Stuart Board Index2020年的數據,「富時150強」(FTSE 150 companies)公司於2019到2020年之間所任命的 203 名新任董事中,有43%為女性,24%具有黑人、亞裔或少數族裔背景。出席者主張,傳統董事會以白種人、男性為主流,「如今應該進行內省並展開廣泛討論」,以實現真正多元化。

而另外一項針對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公司的研究也發現疫情期間,董事成員「年齡」和「性別」的多元化,也會直接反映在財務表現上。出席領袖亦提醒企業,那些參與「氣候大罷課」(climate school strike)的年輕人,正是企業未來的員工和消費者,董事會的治理舉措更應該好好反映這點。甚至有人提議啟動「影子董事會」(shadow boards) 或「反向導師計畫」( reverse mentorship programmes),以讓更多年輕人心聲納入決策過程。

概念五、運用數據報告指標 支持企業氣候宣言

2021年初,世界經濟論壇(WEF)宣布有超過100家企業支持「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」(Stakeholder Capitalism Metrics initiative)新倡議,該倡議鼓勵企業透過統一形式,向公眾許下承諾──「不只是追求利潤,更會努力實踐環境與社會目標」。

這項倡議於2020 年 9 月啟動,經過WEF、德勤、安永、畢馬威和普華永道等組織的努力,目前這項指標涵蓋4個主題──公司治理、地球、人類和繁榮,並有21個核心指標和34個延伸性指標或披露項目。

其中,與「公司治理」相關的揭露項目,包括:重大性評估揭露、董事會性別比例、對弱勢族群之支持、董事是否兼任職務、營運風險、道德規範與反貪腐措施等。同時,企業也必須揭露非道德行為所導致的財務損失。

出席者表示,揭露和目標必須持續「保持動能」(sustaining momentum)。包括善用外部監督壓力,以及採用時下新興的整合性報告框架,這些框架指標也建議企業營運規範應與永續拉齊,並應密切連結「淨零」目標。此外,「逐年改善計畫」也是企業實現永續長程之旅的重要指標。透過衡量、管理與定期監測,可顯現出企業內部關鍵員工交派「大使」角色,促成「企業宗旨」更快速達標。

概念六、將「意義」推廣及個體層面

英國今日仍有2/3成年人認為,多數品牌對於環境和社會目標,仍然是說一套做一套,並且無心實踐。甚至有些企業內部員工,也可感受到公司的漂綠風險。因此,對於企業來說,如何將「企業宗旨」擴散延伸到各部門員工個體層次,就成為當務之急。

出席企業領袖一致認為,讓人們理解企業背後「為什麼」要做這些事,將是傳遞「意義」的最佳途徑。企業應該要能夠清晰地解釋「企業宗旨」與員工「日常工作職能」的關聯性與影響力。其所產生的漣漪效應,可讓員工感受到自己是一股向善力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受到鼓舞進而採取更有效益的行動

同樣的,這個原則也適用於企業與消費者和價值鏈之間。正如一位出席領袖指出,「在退化的地球環境中,客戶也不會處於最佳狀態。」因此企業不能光喊口號,必須真誠實踐其「企業宗旨」,以達積極改善地球和社會之永續目標。

 

核稿:繆葶

 

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《CSRone電子報》,建立個人永續書單、獲取更多永續新知

 

圖片來源:edie


延伸閱讀:
【ESG學堂】永續策略擬定相關課程
永續至高聖杯「企業宗旨」(Purpose),該如何傳遞?
2021年臺灣企業CDP問卷填報現況分析

永續落實與公司治理階層息息相關,從ESG 首重Governance治理即可看出。治理階層如何將永續放入企業宗旨,從風險管理到財務連結,是企業落實永續的關鍵。

CSRone第八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,即將於2022年3月25日辦理,其中的【治理階層的永續之責】,將邀請國際框架制定組織以及重要領導人士與談,分享國際趨勢以及在地經驗。更多活動詳情請點

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