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6-14 | 作者:繆葶

未來工作:勞動市場3趨勢 周休三日實驗正式啟動

為期5日的世界經濟論壇(WEF)於五月底落幕,在俄烏戰爭、氣候變遷、能源危機、糧食短缺等,種種必須正視的ESG議題之外,後疫世界中的波動步步加劇不平等、加速天平兩端極化,貧窮人口大幅增加,進而影響世界經濟。當全球逐步復甦的此刻,勞動力市場已發生顯著變化,也成為本次WEF的聚焦重點之一。

於此,WEF於論壇期間推出Jobs of Tomorrow: The Triple Returns of Social Jobs in the Economic Recovery(暫譯《未來工作:後疫情世代的經濟復甦》白皮書),細數三大類有益於增加工作機會及提升世界經濟的工作,內容引用牛津大學、美國勞動數據(BLS)、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、國際勞工組織(ILO,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)等組織數據。本篇文章摘譯此份與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埃森哲(Accenture)合作發佈之白皮書。針對後疫時期的就業、工作型態等相關資訊,祈帶給讀者一窺未來工作面貌,並提供企業在投資佈局的方向

經濟復甦與高失業並存 人口增長提升服務需求

即便在疫情影響下,有許多人開始思考未來、離開現職工作,出現「大辭職潮」(the Great Resignation)。然而在整體經濟環境中,卻同時存在著高失業率、低勞動參與,以及對於工作的高度不確定性。此趨勢將對勞動力市場造成長期影響──預計在2022年,全球將會減少5,200萬個全職工作。

工作保留(job retention,JR)做為評估企業歷經衰退過程中,降低勞動力成本但同時維持基本薪資的作法。在新冠疫情期間,英國有三分之二的企業向政府申請「冠狀病毒工作保留計畫」(Coronavirus Job Retention Scheme,CJRS),以祈在疫情影響市場經濟,員工工時下降之際,仍能保留員工職務的做法。此舉也讓英國的失業率在新冠疫情期間,並沒有如預期中的飆升。根據OECD於2022年3月發布相關研究,其所屬會員國之JR數據自2020年4/5月的20%至2021年11/12月已降至1.3%,顯示經濟正逐步復甦中。另一方面,在203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5億,為維持人類生活品質,勞動力需求勢必增加。然而低度投資基礎社會建設,將會降低社會流動(social mobility),同時使得現下的年輕世代面臨更嚴重的低薪問題。

人口增長、服務需求提高,產業及勞動市場勢必產生相應變化。2018年有近6成的工作在80年前是不存在的,意即來自各類社會趨勢的變遷改動,將影響未來的勞動力市場。同時科技的進步與技術革新,都將改寫未來的工作樣貌。當經濟逐步從疫情中復甦,投資於社會基礎建設,不僅有益於勞動力市場,更影響整個社會。本份白皮書指出,2020年時綜合教育與衛生醫療類別的投資金額,已高達到600億美元。此類針對「人類」的社會建設投資,亦需要科技的相關輔助──包含能夠更具規模地產生服務,並且能夠更精準地個人化,也代表著未來資金投注的需求。

後疫世代 三類工作投資回報率高漲

面對後疫世代工作的高度不確定性及分歧,精準且高投資報酬率的社會投資,應當獲得更多關注。於此,本份白皮書中著眼於教育、醫療照護以及孩童關懷,此三類社會基礎建設將重新啟動社會流動,同時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。

根據白皮書研究模型指出,在美國,對此三類基礎建設的投資投注1.3兆美元,將可以產出3.1兆的GDP,另多出1,000萬份工作機會,並以教育/教師類工作為大宗(420萬份),次為個人照護及照護服務工作者(180萬份)以及醫療照護從業人員(90萬份),更能帶動所得薪資成長。同時也有報告指出,醫療照護產業至2030年將擴大到145萬的勞動力缺口;而根據美國另一項研究指出,這三個類別中,每投資一美元,將可以產生2.3倍的加乘效益。

這樣的GDP提升,長遠觀之,可以有效影響薪資水平成長。首先,經濟成長與就業率有絕對關聯。舉例而言,1972年至2015年間,美國GDP平均以2.59%增長,同時薪資平均成長率則為2.21%。另外,提升勞動生產力是薪資成長的首要關鍵,在生產力增長的情況下,在科技進展以及全球價值鏈擴張得以逐步加速。

教育、醫療及孩童照護投資及綜效

本白皮書內也解釋了此三類社會基礎建設投資的必要性及成效,並運用OECD數據,推測投資之直接/間接成效。以下分列點陳述:

  1. 強化教育投資-學子素養提升
    當師生比越高,意即師資負擔越重、教學品質下降;而強化教育層次投資,不僅可以有益於學習落後的學生、提升學子專業素養。另外,為強化教育效果,其周邊衍伸出的教育類專家學者、補充教育業等,也增加了工作機會。
  2. 提升醫療照護-疫情後趨勢
    新冠疫情之後,醫療資源的重要性更受到關注。根據估計,至2030年,醫療照護資源的財務落差將達到1.76兆美元。即便醫療機構的就業率在全世界職業排名前段,然而依據WHO 2021年發布的醫護從業人員比例,1萬人中應有23位專業人員來看,全球仍有83個國家未能滿足此比例。
  3. 孩童照護
    投資於孩童照護類別的工作發展,提供具品質且可負擔的孩童照護,不僅幫助弱勢孩童,更是協助那些在無酬狀態下,背負著大量育兒辛酸的婦女們。根據國際勞工組織2022年研究,此類工作增加更能夠減少性別不平等,並提升弱勢孩童識字率以及語言、認知發展,降低社會落差。

周休三日實驗上路 回歸以人為本

根據麥肯錫2021年發布之未來工作趨勢預測,新冠疫情加速了遠端工作、電子商務及自動化的過程,也將促使高達25%的勞工將需要調整職務。依據科技顧問公司Gartner的研究,雖已有9成企業準備採取混合辦公(hybrid working)政策,在台灣,也有近三成的企業因應疫情改變工作模式。然而混合辦公型態,也讓組織擔心員工失去向心力,致使高流動率,降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。

不過事實上,癥結點並非在於混合辦公,而是企業整體是否跟上了這波改變趨勢。根據Accenture針對12個國家、共5,000位執行階層員工進行的調查,無論遠端或是實體的工作,每6名員工中,實體工作的那1位通常有著最與公司最疏離的感受。「通常來自於缺乏主管支持及彈性,也少了相對應的科技硬體協助」,然而在此同時,多數企業並沒有感受到這樣的情形正在發生。「不幸地,多數討論仍僅圍繞著『企業文化』的建立」。 

在後疫世代的遠端工作與回歸辦公室之間的選擇,已在蘋果特斯拉等大型跨國企業引發討論。於此同時,著重於員工福利的趨勢也開始增長──由4 Day Week Global推行的「周休三日」實驗,陸續在西班牙、冰島、美國等地嘗試,自2022年6月起,將在英國60家企業擴大實驗。然而「周休三日」的相應配套措施以及工作流程,不僅是對於企業帶來繁雜影響,對於員工自身的時間管理安排也是一大考驗。

Accenture執行長Julie Sweet在本次WEF論壇中亦提出Omni-Connected思維──不管員工在哪裡工作,透過科技硬體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使員工感受到與公司的連結、作為公司的一份子,得以提升整體貢獻度同時確保品質。這種關係的增長來自於情感上的連結,與在哪裡工作無關。Omni雖然是「全向」之意,但於此並非代表24小時與工作時時刻刻綁在一起,而是透過了解員工,與員工產生全面連結,進而透過員工貫徹企業宗旨,並維持員工工作熱忱。根據Accenture趨勢報告, Omni-Connected思維有助於企業營收每季增長7.4%,並提升90%的員工生產力,同時加強員工願意繼續為公司效力的心。

「有別於到底需不需要進辦公室,我們更該注重的是員工的感受,也同時展現企業對於員工個人及專業的關注與支持」。Julie Sweet也提出4點原則,提供企業另樣的思考方向。

  1. 心態轉變,以同理、透明以及信任建立新的企業文化
  2. 將公司宗旨、真實性以及心靈健康置於企業工作情境中,並極力促進
  3. 提升彈性、創造新形態的工作模式,打造敏捷式管理組織
  4. 透過科技賦能,提供員工穩定的硬體設備,並培力實驗、嘗試的能力

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後,「人」的本質將是面對後疫世代的關鍵,無論之於員工或是企業本身。而在社會氛圍變遷的此刻,企業如何回應、處理職場課題,也成為必須著墨的關鍵所在。

 

核稿:王詠葎

 

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《CSRone電子報》,建立個人永續書單、獲取更多永續新知

 

參考資料:

Jobs of Tomorrow: The Triple Returns of Social Jobs in the Economic Recovery
Riding the waves: Adjusting job retention schemes through the COVID-19 crisis
Embracing the future of work and omni-connected experience
圖片來源:Sincerely Media


延伸閱讀:
向上管理4心訣 讓你落實永續更提升企業績效
五項簡單問題揭露員工的認同感
 

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