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9-27 | 作者:CSRone Amy Lin

企業「水定價」真的會來臨了嗎?

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,卻越來越稀少。目前全球近1/2的人缺乏衛生設施,更有1/4人口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。在大多數的地方,缺水伴隨而來的可能就是缺糧;更遑論全球各地越來越頻繁的乾旱、野火、洪水、颶風,造成更多突發的生命財產之損失,都和水有關。事實上,世界經濟論壇(WEF)歷年發布的風險報告,前4/5的潛在災害風險:「極端氣候事件、「天然災害」、「氣候變遷減緩」與「調適失敗」都與水密切相關。

如同石油是20世紀的戰略資源,「水」是21世紀的關鍵要素,不過與石油不同的是,「水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。隨著水危機日益嚴重:太多、太少、太髒,已然成為人道危機,更是前所未見的經濟危機。

世界銀行估計,相較於2016年,現下供水減少20%,可能致使GDP下降達10%。更有甚之,水資源缺乏可能導致勞動力需求下降12%,同時由於水文稀缺,也會造成土地利用產生巨大變化。

全球企業仍然尚未正視水危機迫切性

全球大多數地區的水成本都很低廉,甚至工業用戶還能用更低的價格取得用水。因此除了少數先行者企業提早嗅到水風險和危機之外,多數企業仍仰賴水補貼或優惠政策,尚未深刻感受到水危機的迫切性。

根據CDP《全球水資源報告2020》統計,目前全球2,934家企業中,有將近2/3企業「維持或正在減少取水量,1/2的公司「正在監測廢水排放的質量」;然而,這些本為所有公司應該採取的基本行動。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,近3千家企業,卻只有 4.4% 的企業揭露「減少水污染目標的進展」,嚴重缺乏此部分揭露,應加速建立揭露機制。

CDP這份報告亦指出,2020年企業發布的水風險財務衝擊為3,010億美元,是緩解此風險成本的5倍之多。至於水資源商機估計高達7,110億美元,也有待企業積極開拓

「水議題」未被重視,同樣顯現在金融業的貸款作為上。CDP在2022年5月發布一份針對金融業的報告,其中也顯出全球關鍵行業(石油及天然氣、電力、煤炭、金屬及採礦)已經因為水資源損失了數十億美元,155億美元的資產因而陷入泥淖。同時,在過去10年之間,全球排名前20家金融業,對水密集型公司提供了2.5兆美元債券、貸款或股權融資。然而,其中1/3的金融業者卻未針對水風險的影響進行評估

台灣企業「水治理」亦有待大幅提升

國內企業對水議題的認知,也出現類似情況,即便是受邀填寫CDP問卷的永續表現優秀企業亦然。根據國內碳管理專家汎永顧問公司總監陳耀徳博士的統計,台灣企業回應CDP「水安全」議題的進程,遠落後於對「氣候變遷」議題的回應。他檢視2021年CDP數據發現,台灣102家企業中獲得A級者有13家(40%)、B級12家(36%)、C級5家(15%),D級3家(9%)。台灣企業一直要到2020年,才有企業入榜「水安全問卷」A List名單。目前連續2年名列A List的企業有6家:日月光、台塑石化、台達電子、台積電、台灣化纖與南亞塑膠。中石化、臺灣水泥是2021年首次入榜領導等級。

2021年CDP水安全問卷台灣企業得分表現
(2021年CDP水安全問卷台灣企業得分表現/來源:陳耀德

陳耀德博士指出,對台灣企業來說「水安全問卷」11個面向,最難回答的是「水治理」題組。因為企業必須制訂相當完整的水政策,包含目標與標的、人權、符合公共政策倡議、相關創新承諾、超越法律遵循的承諾、水相關採購標準等,要求項目相當多

對台灣企業來說,CDP水安全問卷11面向以「水治理」最難回答
(對台灣企業來說,CDP水安全問卷11面向以「水治理」最難回答/來源:陳耀德

摩根史丹利:水資源問題最複雜、成本最高

今年2月重量級投資顧問摩根史丹利研究機構(Morgan Stanley Research)也將焦點轉向水風險急迫性。這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,水資源可能是成因最複雜、解決成本最高的永續難題──因為解決方案需要「對基礎設施和技術進行大量投資」、「改變政策以反映水的真實價值」、和「全面改變各行業企業的用水量」。牽涉的範圍、層面甚廣。他們同時建議下列5個方向提供企業思考。

  1. 反映水真實價值的價格:多數地區水的價格,未反映水的真實價值。
  2. 農業節水創新:農業佔全球取水量70%,宜發展耐旱耐澇作物與智能灌溉。
  3. 利用科技追蹤用水量:估計全球30%的水沒有連接水錶;然用水計量和數位化管理系統可協助了解需求模式、監控洩漏和盜竊、跟踪水質、改進水費計費和設施規劃。
  4. 海水淡化技術:海洋佔全球水源97%,是非常好的淡水來源。2020年海水淡化,僅滿足全球淡水需求1%,25年後估計可增長至9%。雖然海水淡化對農業來說仍然昂貴,可能適用家庭、企業和工業開發新項目。
  5. 企業重新考量水資源:目前農業是淡水資源的最大用戶,但日益嚴重的水危機無疑地將涵蓋所有產業。尤其衝擊那些水密集產業──能源、公用事業、採礦、水泥等。而製藥、飲料、半導體、服裝和數據中心的投資者,也都紛紛開始關注企業的水資源風險與管理。

今年8月歐洲遭逢500年以來最大的乾旱,去年台灣也歷經56年來的最大乾旱,損及半導體生產,躍上國際媒體版面。面對日益急迫的水稀缺問題,企業應及早鑑別水風險,盤查使用水和廢水,以強化企業水資源韌性。

未來趨勢一、投資人關注水風險,採用適當管理工具

 

閱讀全文,歡迎加入會員

付費暢讀完整內容
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